
汽車保險
自動駕駛車禍誰負責?別讓科技變成法律的盲點!
2025-08-18
自動駕駛技術正快速發展,從特斯拉的 Autopilot 到 Google 的 Waymo
自動駕駛車輛已逐漸從科幻走向現實
然而,一旦發生事故,問題就來了:
「自動駕駛車禍到底該由誰負責?駕駛人?汽車製造商?還是軟體開發商?」
這不僅是科技的挑戰,更是法律和保險制度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!
自動駕駛分級:從Level 0到Level 5
在討論自駕車責任之前,先來了解國際標準 SAE(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)自動駕駛分級:
- Level 0:完全人工駕駛 → 沒有自動化功能。
- Level 1-2:駕駛輔助 → 例如自動煞車、車道維持,駕駛人仍需全程掌控。
- Level 3:有條件自駕 → 車輛可自動操作,但駕駛仍需隨時接手。
- Level 4:高度自駕 → 特定場景下可全自動,駕駛人可不介入。
- Level 5:完全自駕 → 任何環境下皆能獨立駕駛,人類可完全放手。
👉 目前台灣市售車輛大多只停留在 Level 0-2,也就是所謂的「駕駛輔助系統」。
自動駕駛車禍責任歸屬
當自駕車發生事故時,責任會依等級而有所差異:
自動駕駛Level 0-2:駕駛人責任為主
此階段主要還是人工駕駛。若發生事故,多數情況仍由駕駛人負責,例如:
- 未專心注意路況
- 過度依賴輔助系統
- 未及時煞車或修正方向
自動駕駛Level 3-4:駕駛人 & 製造商共同責任
車輛能在特定條件下自動駕駛,但仍需駕駛待命。責任可能由雙方分擔:
- 駕駛人:未即時接手
- 製造商:系統判斷錯誤、感測器失效、硬體故障
自動駕駛Level 5:製造商責任為主
完全自動駕駛時,駕駛人幾乎無操作權限。若發生事故,責任通常落在:
- 車輛製造商
- 軟體開發商
- 自駕系統供應商
法律與保險的雙重挑戰
雖然自動駕駛正在快速進步,但目前全球的法律與保險制度都還沒完全跟上,幾個關鍵問題包括:
- 誰應為自駕系統的誤判負責?
- 車主是否仍需具備駕駛能力?
- 保險制度如何因應?(強制險 vs 專屬自駕險)
- 跨國責任如何認定?(若事故發生在不同法規國家)
以美國為例,部分州已開始測試「自動駕車專屬保險」,由製造商承擔部分風險
而在歐盟,也有討論是否建立新的「自駕責任制度」。台灣則尚處於法規研擬與試驗階段
自動駕駛很便利,但責任不能模糊
自動駕駛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,但責任問題若不解決,反而可能成為交通隱憂!
在法規尚未完整之前:
- 駕駛人仍需保持警覺,不可完全依賴系統
- 汽車廠商需強化系統安全性
- 政府必須制定明確規範,才能保障駕駛與行人權益
🚗 未來,當自動駕駛真正普及時,「誰負責」將不只是法律問題,更是每個用路人最關心的安全議題。
你也有汽車保險相關問題嗎?歡迎到 UCARE 官方LINE詢問!
汽車保險